接下来为大家讲解潮汕女人有什么传统节日,以及潮汕女人传统美德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汕头中秋节拜月娘的东西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俗话有句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
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会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拜月娘”。拜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亮的崇拜,后来民间相传嫦娥的故事,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故称其为月姑或月娘。
寄托寓意 拜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潮汕地区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拜月娘的意思是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
中秋节祭月最早的开始是古人的自然界的崇拜,也就是天象崇拜,是对月神的朝拜,所以有了祭月的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1、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种风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须请师公来屋内做法一次,驱去室内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这是潮汕乡下入厝的驱鬼仪式,俗称“打油火”。
2、冬节:旧俗冬节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圆,以表示大团圆。另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坟扫墓等。劳热:对土地崇拜导致土地之神一说的产生。潮州人在店铺、家里、工厂,都会供奉土地公。
3、打春牛意在策励农耕。潮汕地处韩江三角洲土壤肥沃。农业甚发达,因而与劝农有关的这一习俗得以在潮汕地区保留下来。但具体事像已有所改变,不一定要打牛了。
七样菜 七样菜是潮汕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这种用七种不同品种的蔬菜煮成的菜肴,有“新春发大财”的寓意。虽然味道比较怪,但主要是为了过年图个吉利头。
吊灯习俗 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元宵此日,人们纷纷提着灯笼、备齐纸银香烛,到乡中神庙点火,回来分别吊在家里的神龛和床头,这叫做“吊喜灯”。
吊灯习俗: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别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户户有点灯、吊灯的习俗。
可说潮人送月饼是睦亲的习俗;中秋月饼是潮汕人一年一度的传统食品,潮汕的传统月饼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正圆形的占绝大多数,意为好兆头,在次日,没有一个潮汕人无不品尝一下月饼的滋味的。
闽南(包括台湾,潮汕)各地在中秋有拜月娘的习俗。闽南人谓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娘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的大埕祭拜。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潮汕中秋节传统风俗是荡秋千。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
1、潮汕的风俗是:冬节丸 冬至是中国农历每年24个节候之一。地处地球北半球的中国,这一天是全年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日。过了这一日,白昼时间逐日增长,直至来年的夏至过后才逐日缩短。
2、潮汕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纸影、南糖、草粿、肠粉、英歌舞。纸影 潮汕地区的纸影戏,本是由南宋时期从福建地区传入的纸影演变而来,后来逐步演化,从纸影到木偶,从平面到“圆身”,演变出著名的铁枝木偶戏。
3、快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做粿了是潮汕地区最具特色的习俗,如红桃粿、鼠壳粿、甜粿、菜头粿等,还有鸡、鸭、鹅、鱼、猪肉等等。样样俱全,但是现在年味没有以前那么重了。
4、潮汕民俗文化 潮汕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而潮汕民俗文化作为它的支流,是潮汕文化最具有特色的部分,它是潮汕民间习俗的文化总和。
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汕头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汕头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抛瓶砸罐:在汕头,结婚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就是“抛瓶砸罐”。新娘在离开娘家时,要把一个瓶子扔到路边,新郎要在骑车的时候从路边捡起来。接着,新娘会把一个红色的罐子扔到新郎的车前,新郎要用车轮碾压罐子。
吃丁酒,出花园等生育习俗:过去潮州的宗法习俗,只有生下男孩,才算添丁。并且必须举行热闹非常的“上灯”活动。凡是生了男孩的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三日家人就可以挑起一对大红灯挂在祠堂的灯架上,象征家中添了丁。
关于潮汕女人有什么传统节日,以及潮汕女人传统美德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