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正文

黔西节日风俗

接下来为大家讲解黔西节日风俗,以及黔西节日风俗简介涉及的相关信息,愿对你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为何黔西北有人过十三有人过十四和十五?

1、“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

2、农历七月十五日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现民间俗称为鬼节。七月十五的复杂履历导致它的文化内涵比别的节日更加丰富。完颜绍元认为,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黔西节日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所以,人们在寄托哀思这个形式的时候慢慢就变得灵活起来,当然是选择大家都方便的日子。如果中元节当天没时间,那么就提前一天两天。但是出于对先祖的尊重,这个日期肯定是不能退后的。发展到后期,就形成了各地祭祀日期不统一的现象。其实不管是七月十五当天祭祀还是提前几天,这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意义区别。

4、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

苗族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

1、苗族的传统节日: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

黔西节日风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

3、苗族的龙船节,虽是以赛龙船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和青年男女进行社交活动,中老年人探亲访友、交谈年景和生产经验的节日。四月八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

苗族的传统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分为四大类型:祭祀性节日、纪念节日、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节日、***和交际性节日。祭祀性节日 (一)苗年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节,各地区的苗族所过的苗年时间是不一致的,多数地区是“岁首以东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

苗族的传统节日: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羊马节: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

赶苗场。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赠带节。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

苗族的风俗、语言、节日、服饰等的详细介绍

苗族口头文学 苗族口头文学极为丰富,涵盖古歌、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艺术表现手法精湛。 苗族音乐 苗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包括民歌曲调、芦笙曲调、琐呐曲调和策琴曲调。

苗族妇女每当出嫁、串亲、做客、赶集、节日赴会等均佩戴银饰。 解放后,苗族服饰逐渐改变,现除吉卫、补拙、雅西、排碧、排料、董马库等乡镇穿苗装者居多外,其余乡镇男女青年衣着,与汉族无甚区别。

苗族服饰因地区而异,具有独特特色。男子通常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长巾,冬天会缠绑腿。女子服饰种类繁多,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一的百褶裙,长度从脚面到腿根不等。

宗教习俗 苗族人民曾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尊敬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每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祭祀时必杀牯子牛,跳芦笙舞,以纪念先人。节日聚餐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增进感情,和睦相处。苗族的主要信仰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苗族节日 - 一月:动月(鼠或子月)1至15日是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族人在这一天不会出远门。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至14日)期间,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庆祝活动此起彼伏。玩年节相当于春节,有许多习俗和庆祝活动。

苗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1、踩鼓节:是苗族青年男女,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笫一个猪场天,自动聚地在当地规定的歌场上踩鼓。祭尤节:此节时间为农历10月的笫二个牛场天。祭尤节是苗族的古老传统节日。

2、踩鼓节:这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猪日,他们会在当地规定的歌场地上踩鼓。祭尤节:这个节日定在农历十月的第二个牛日。祭尤节是苗族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3、龙船节 这是苗族的一种水面划船比赛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的台江、施秉两县交界处的清水江两岸,和注入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两岸,黔东苗语称为“哈仰勇”(qab niangx vongx)。在这里的平寨、廖洞等六七十个苗族村寨,每家都有一至两条划船比赛用的龙船。

4、龙船节 龙船节是流行于湘西和黔东南施洞、松桃一带的苗族节日。大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进行。这天除了角逐龙舟外,还有跑马、斗牛、踩鼓等活动。姐妹节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八日为苗家“姐妹节”。节日里,苗家按传统风俗都要吃“姐妹饭”。

5、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赶秋节、踩鼓节、花山节、芦笙节等。苗年 苗年一般在谷子收割入库后举行。苗年盛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族社区。苗年的日期因地而异,但都是在谷子收贮后举行,即分别为农历九月、十月或十一月的陈(龙)日或毛(兔)日或丑(牛)日。

苗族服饰苗族传统节日苗族吃什么食物

1、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2、解放后,人民生活有 所改善, 70 年代后期,吃的均以大米为主,其他杂粮逐步转作为食品工业原料或牲畜饲料。 苗族莱肴除自产的新鲜蔬菜外,最具特色的是腌制酸辣食品,如酸菜、酸汤、酸辣子、酱辣子等,均为苗家常菜。苗家历来好客,来了客人总要以酒肉相待,酒有糯米酒、包谷酒,肉有猪、牛、羊、鱼,鸡,鸭等。

3、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的贵阳、黄平、松桃和湖南湘西等地的苗族的传统节日。该节是由纪念苗族英雄亚宜发展而来的。每逢节期,苗族同胞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在北京的苗族也过四月八节。吃新节 主要流行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广西融水苗自治县地区。

4、饮食习惯:苗族以大米为主食,喜食酸味菜肴,如酸汤鱼、酸汤肉等。他们还喜欢油炸食品,尤其是油炸粑粑。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部分地区喜食狗肉。食用油以茶油和菜油为主,调味品以辣椒为主。 服饰文化:苗族服饰种类繁多,黔东南苗族服饰被誉为“苗族服饰博物馆”。

关于黔西节日风俗,以及黔西节日风俗简介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